期科創(chuàng)板動力電池概念股——孚能科技(688567.SH)的定增結果出爐,發(fā)行1.4億股,對應的發(fā)行價格23.70元/股,最后募集資金33.18億元。
廣州工業(yè)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廣州產業(yè)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廣州創(chuàng)興新能源投資合伙企業(yè)分別以11.71億元、11.01億元、10.46億元參與了此次定增。
交易完成后,這三家公司將成為孚能科技的第三、第四、第五大股東,持股比例分別為4.08%、3.84%和3.65%,(如下表所示,數據來源:公司公告):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這三家公司都是廣州開頭,應該不是巧合,經查發(fā)現,都隸屬于同一個實控人——廣州市國資委。
這意味著廣州國資委合計持有孚能科技11.57%的股份,一躍成為其第三大股東。
01廣州方面需要填補電池短板
廣州國資入股孚能科技初衷或是為了彌補動力電池方面的短板,急需落戶一家動力電池企業(yè)。
俯瞰廣州整個新能源汽車產業(yè)鏈,下游有的車企有廣汽集團、小鵬汽車等,廣汽埃安的銷量近幾個月屢次奪冠,處于行業(yè)的頭部位置,小鵬下半年以來表現有些滑坡但整體規(guī)模也不算差。
然而這兩家車企的電池供應商并不是來自廣州本地,而是外省,無論是早先的寧德時代,還是后來成為主供的中創(chuàng)新航、欣旺達等,均不是來自廣州的企業(yè)。
盡管中創(chuàng)新航在廣州有建廠,但也只是全國十個生產基地中的一個而已,廣州能分到的產能畢竟有限,存在感并不強。
有望成為電池黑馬的后起之秀欣旺達,其總部坐落于深圳,這也是讓廣州眼紅的事。
上海通過引入特斯拉也盤活了新能源產業(yè)鏈這盤棋;合肥不僅有蔚來這樣的明星車企,還有國軒高科這種優(yōu)質的動力電池廠商;深圳在比亞迪上已經發(fā)展出相對完整的動力電池生產模式。
但就廣東省來看,如果以動力電池企業(yè)數量計算,深圳以205家居于首位,其次是東莞的143家和惠州的44家,身為省會的廣州僅有6家,既然短板明顯,因此,從投資抓起或是不錯的開始。
根據封裝方式和形狀,動力電池主要分為圓柱、方形和軟包三種,核心差異在于圓柱和方形電池采用金屬材料作為外殼,而軟包電池采用鋁塑膜作為外殼。
動力電池的三大要素是——性能、安全、成本,軟包電池在這三方面的優(yōu)勢正逐漸顯現。
性能方面,主要是看能量密度。根據GGII數據,當前業(yè)內量產的三元軟包動力電池平均電芯能量密度已達240-250Wh/kg,比三元方形平均高10%-15%。
安全性層面,軟包電池的鋁塑膜外殼并不堅硬,當發(fā)生熱失控的情況,會脹氣沖破封裝而帶走熱量,從而避免電池發(fā)生爆炸;而方形、圓柱電池由于采用硬殼包裝,熱量過大無法釋放則面臨爆炸的風險較高。
盡管性能、安全性都有優(yōu)勢,但由于高昂的成本,軟包電池并未成為主流路線,目前在國內動力電池中的占比不到10%。
成本方面的掣肘是鋁塑膜材料,該材料的成本占比高達20%左右,過去價格居高不下的原因是被日韓壟斷。
如今隨著的本土勢力崛起,鋁塑膜價格快速下調,軟包電池的成本自然就大大降低,同等電池容量下,如今軟包電池要比方形電池包裝材料成本低66%。
孚能科技雖然在整個電池行業(yè)的排名并不靠前,但卻是軟包電池的佼佼者,2021年市占率為21.9%,在軟包動力電池裝機量方面連續(xù)五年排名第一名。
孚能科技在9月份推出新技術成果—— SPS 軟包動力電池系統(tǒng),能量密度達到 330Wh/kg,支持 800V、4C 快充,充電 10 分鐘可獲得 400 公里的續(xù)航里程,重點是材料成本降低33%。
由于寧德時代主打的是方形電池,因此,軟包電池在國內的市占率并不如方形電池高,但是,在海外卻比較受寵。比如,在2020年歐洲最暢銷的20款新能源乘用車中,就有15款搭載軟包動力電池,包括雷諾、大眾、現代、奧迪、日產、奔馳、沃爾沃等,市場占比超70%。
隨著成本的不斷降低,那么軟包電池會不會取代方形電池成為裝車量最高的動力電池呢?
廣州方面應該是愿意下這樣的賭注,而且在廣汽旗下的幾款車型中已經搭載了孚能科技的電池,對其知根知底,希望借助孚能科技來激活整個新能源車的產業(yè)鏈。
02孚能科技需要打開市場
在國內所有的電池廠商中,孚能科技的特殊之處在于實際控制人不僅是個人(王瑀),而且還是外籍。
孚能科技引入的第一個車企合作伙伴是奔馳,目前奔馳持股3%,雙方的合作是共同研發(fā)電池。后來,孚能科技相繼為奔馳旗下的EQS、EQA、EQB等車型配套了三元軟包電池。
孚能科技此次定增引入廣州國資委,目的是緩解產能擴建所需的資金壓力。產能擴建之前先定增,這是電池廠商們的一貫套路,比如,寧德時代之前定增募集450億元、欣旺達定增募資39.15億元、億緯鋰能的90億元定增被實控人自掏腰包承攬。
按照孚能科技此前公告的定增預案,募投資金將投向“高性能動力鋰電池項目”,主要用于安徽蕪湖產能的建設,達產后將具備年產12GWh動力電池系統(tǒng)的制造能力。
目前孚能科技尚未實現盈利。今年前三季度,公司實現營業(yè)收入86.30億元,同比增長3倍多;歸母凈利潤-2.78億元,依然面臨著增收不增利尷尬局面,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為-5.88億元。截至三季度末,公司資產負債率為65.88%。
公司坦言,“本次發(fā)行使得公司整體資金實力和償債能力得到提升,資本結構得到優(yōu)化,資產負債率將有所下降?!?/p>
廣汽集團是廣州國資旗下重點扶持的車企,而廣汽已成為孚能科技的金主之一,貢獻超過四成營收。2020-2021年,廣汽均為孚能科技第一大客戶,對其銷售收入占主營業(yè)務收入比重分別為38%、43%。
而廣汽沒有直接參與定增而是由廣州國資委出面的原因或許是規(guī)避關聯交易。
另外,好產品需要通過市場驗證。但是,孚能科技客戶層面的優(yōu)勢并不突出,相對單薄,目前涵蓋了奔馳、廣汽、吉利、TOGG、東風、江鈴、長城等車企。
孚能科技此次推出的新產品急需要第一個吃螃蟹的車企來搭載,因此寄希望于廣汽。
2018年,孚能科技就進入廣汽供應鏈,2021年拿下廣汽三菱LE車型項目定點,2022年又進入廣汽埃安的供應鏈。
廣汽背后金主是廣州國資,引入廣州國資等于是間接的提升了公司與廣汽的戰(zhàn)略合作關系,為日后的電池裝車量做好鋪墊。
作者|慧澤李
編輯|May
推薦閱讀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m.ulq4xuwux.cn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2022009963號-10
聯系我們: 39 60 29 14 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