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剛剛過去的2022年,新能源車市場飛速發(fā)展,銷量逼近700萬輛,滲透率達到25%。與此同時,行業(yè)洗牌現象不斷上演。
燃油車時代合資品牌壟斷中高端市場的局面,被比亞迪、廣汽埃安等傳統(tǒng)自主品牌以及造車新勢力打破。進入2023年,新能源車正式告別了補貼時代,特斯拉打響了新年降價的第一槍,小米、百度等科技企業(yè)也即將入場,新能源領域的大戰(zhàn)一觸即發(fā)。
(資料圖)
新能源車將邁入千萬輛時代
“2023年,我國新能源汽車市場產銷同比增長將達到40%,滲透率接近40%,整體銷量有望達到1000萬輛的規(guī)模。”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張永偉近日在2023年百人會媒體溝通會上表示,我國新能源汽車在2023年要實現翻一番的同比增長幾乎不可能,但中國有望成為全球第一個新能源汽車市場進入千萬輛時代的國家。
補貼退坡、供應鏈不確定性等因素給新能源車市場帶來不利影響。其中,補貼退出導致消費者購車成本上漲最高可達1.26萬元/輛,這將對處于中間價格地帶的新能源車造成一定的影響。
“未來3~5年,隨著新能源汽車的發(fā)展,將有80%的燃油車品牌 ‘關停并轉’產生大量閑置的生產線。”張永偉表示,燃油車車企必然會做最后的掙扎,或加速轉型,或尋求新的出路,但考慮新技術的投資成本較高,部分車企和產品將加速淘汰出市。
從2022年的市場來看,新能源車正在加速吞噬燃油車的市場份額。比亞迪在2022年超越一汽-大眾成為國內銷量冠軍。從近兩年的汽車市場發(fā)展來看,在激烈的競爭下,一些合資品牌的產品逐步淡出市場,這包括廣汽菲克、雷諾等為代表的二線合資品牌,它們的產能利用率較低,如今已經退出市場。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得益于在新能源領域的快速發(fā)展,自主品牌市場份額不斷提升,2022年首次達到了50%。
從市場結構來看,過去多年,電動車市場呈現“中間小、兩頭大”的市場格局,高低兩端電動車占據了多數比例。“今年市場形勢要變了,啞鈴型變成紡錘型的現象將更加明顯,中間價格地帶將是主戰(zhàn)場。”張永偉對記者表示,15~30萬元車型占比有望接近50%,中端車型將成為主戰(zhàn)場,這是油車和電動車展開絞殺的市場,也是國內自主品牌和合資品牌競爭的焦點,價格戰(zhàn)和品牌戰(zhàn)都會在這個領域產生。
張永偉認為,新能源車市場的增量空間未來主要在三線及以下的下沉市場。百人會提供的一份統(tǒng)計數據顯示,2022年1~11月份,二、三線及以下城市新能源汽車銷量占全國54%。其中,崇左、三亞、柳州等三線及以下城市的新能源車滲透率已經超過深圳、上海等一線城市。
據百人會預計,2023年國內將有超過100款新能源車型上市,車企對多元化、新興消費需求的響應能力提高。“過去,燃油車的新車平臺三年出一款車,現在電動車平臺,平均一年半就可以出一款新車。新能源車市場供給的能力空前加強,智能化等新技術的應用會成為新的亮點。”張永偉表示,新能源汽車產品越來越成熟,將進一步搶占燃油車市場。
此外,電池成本有望下降也將推動新能源車市場的發(fā)展。在電動車市場中,電池仍然占據著主要成本。過去一年,電池原材料價格飆漲給新能源車企帶來壓力。進入2023年,動力電池產能將會集中釋放,電池供應瓶頸的問題將得到極大改善。同時,部分電池原材料價格將逐步恢復到理性的狀態(tài),電池技術的創(chuàng)新也將推動成本進一步下降。
市場洗牌
乘聯(lián)會發(fā)布的2022年新能源車企銷量排行榜中,比亞迪以180.0萬輛的成績穩(wěn)居第一,遠超其他車車企;從排名前十的企業(yè)來看,除了特斯拉中國外,其他九家企業(yè)均為自主品牌。
值得注意的是,在前十榜單中,只有哪吒汽車和理想汽車位居前十。除了比亞迪、特斯拉和上汽通用五菱外,吉利汽車和廣汽埃安排在第四名和第五名,銷量分別達30.5萬輛和27.4萬輛。相較于頭部造車新勢力10萬輛左右的成績,傳統(tǒng)自主品牌優(yōu)勢明顯。
過去幾年,自主品牌在新能源領域已經迎來了一輪洗牌。2014年前后,造車新勢力開始興起,隨后資本加持、造車企業(yè)的數量逐步增多,新能源汽車的產能不斷增加。但造車門檻較高,由于戰(zhàn)略、資金等問題,一大批造車新勢力先后倒下,資本市場也開始趨于理性。蔚來、小鵬、理想等造車新勢力不斷壯大,年銷量達到了10萬輛級。進入2022年,傳統(tǒng)自主車企推出的獨立新能源品牌銷量快速增長,重塑市場格局。
從過去幾年發(fā)展來看,無論是比亞迪還是廣汽埃安,2022年皆進入了快速增長階段。對于比亞迪來說,其在核心三電領域具備優(yōu)勢,同時混動市場的爆發(fā)推動了比亞迪銷量的快速增長。而從廣汽埃安、吉利新能源推出的產品來看,主銷車型覆蓋中端市場。2022年,電動車市場結構開始向中端市場聚集,這使踩準市場發(fā)展節(jié)奏的部分傳統(tǒng)自主車企獲得了快速發(fā)展。此外,廣汽埃安等新能源品牌雖然依托于傳統(tǒng)車企,但獨立運營,在組織架構上較為靈活,能夠快速響應市場。“廣汽埃安已經脫胎了傳統(tǒng)的母體,會用更獨立的方法來推動新能源汽車。”張永偉對記者表示。
對比造車新勢力,頭部企業(yè)雖然跨入了年銷10萬輛的門檻,但面臨的競爭也越來越激烈。蓋世汽車研究院發(fā)布的一份報告顯示,在30萬元以上的價格區(qū)間,理想和蔚來更多在品牌和產品定位方面做差異化競爭,但是更為熟悉中國消費者的傳統(tǒng)自主品牌,已經用它們嫻熟的性價比打法,開始試圖進攻理想和蔚來。此外,在20~30萬元的區(qū)間,特斯拉一度幾乎沒有對手,而比亞迪重點打造的漢,因為在軸距特別是續(xù)航里程上的優(yōu)勢,在2022年剛剛與特斯拉打個平手。但在這個區(qū)間內,中國造車新勢力的在售車型都沒有軸距與續(xù)航里程的優(yōu)勢。
“汽車行業(yè)未來競爭要回歸先進制造的本質上,提高先進制造的技術水平,才能提高產品的質量,做好成本控制。比如,特斯拉最先引進了一體化壓鑄技術,包括生產管理、流程管理的技術,極大地降低了汽車的制造成本,才有降價的空間。”張永偉對記者表示,市場格局仍處于變化中,遠未成型,但一定有大量的品牌被淘汰。他認為,一些高端品牌在做下沉市場,豪華車企都要盯著經濟型的產品領域,這意味著競爭將更激烈,市場出清的過程就是品牌淘汰的過程。企業(yè)看準市場后應該快速推出產品、加快投資,節(jié)奏慢的企業(yè)一定會被淘汰。
關于我們| 聯(lián)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m.ulq4xuwux.cn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2022009963號-10
聯(lián)系我們: 39 60 29 14 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