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不完課文不讓回家,罰抄200遍,走100個鴨子步。初一時葉可欣曾被罰過,她內(nèi)心極度排斥,一刻都不想在學校多待,“只想趕緊死了算了?!彼忌狭艘钟舭Y。
今年2月,中科院心理研究所發(fā)布的《中國國民心理健康發(fā)展報告(2021~2022)》顯示,超過3萬名青少年中14.8%的人存在不同程度抑郁風險。這一數(shù)據(jù)值得警醒。
(相關資料圖)
“孩子生病有時是為了自救,因為生病才能休息?!北本┞?lián)合大學師范學院心理學系副教授何麗表示,近幾年,學界普遍認為青少年是心理健康問題重災區(qū)。
多名心理咨詢師表示,未成年人的心理問題是由個體、家庭、學校和社會多個因素造成的,不應把所有問題都推給父母。當孩子找到心理醫(yī)生或咨詢師時,問題已經(jīng)很嚴重,改變孩子所處的家庭、學校和社會等綜合環(huán)境才能真正解救他們。
母親的自責
“我的孩子就是缺少陪伴”
老師找楊小鳳談過幾次兒子浩然的心理問題。浩然是四川隆昌市一所鄉(xiāng)村小學的5年級學生,他上課隨意說話,老師言語制止無效,讓他站起來。他用手勢鄙視老師,老師怒不可遏,用棍子打他,他抓住棍子對抗。
“他就覺得‘你要跟我干,我也不怕你’。”楊小鳳說浩然對家人也是這樣。不久前,浩然向她要手機無果,伸手打了她。這不是浩然第一次打媽媽。浩然3歲左右時不愿洗澡,楊小鳳強制帶他去,他左一個耳光右一個耳光,打得楊小鳳頭暈眼花。但洗完澡出來,他又像換了一個人,高興得不得了。
“他的性格好像在兩個極端,要么很聽話,要么很不聽話?!睏钚▲P意識到浩然跟正常孩子不一樣。在洗澡事件之前,她帶浩然去醫(yī)院看身上的疙瘩。醫(yī)生給浩然打針時,他罵醫(yī)生、朝醫(yī)生吐口水。
楊小鳳和丈夫感情不和,浩然一歲多時,兩人當著他的面打架,他哭得撕心裂肺。一氣之下,楊小鳳外出打工,把浩然留在家里,直到一年多后才回去看他。這件事對浩然造成了很大傷害,也成了楊小鳳心里的一個結(jié)。
浩然由爺爺、奶奶帶大。3歲多時,浩然打了鄰居家的孩子一耳光,原因是他和這個孩子打架時,孩子奶奶罵了他,他心里很窩火,媽媽回來了,有人撐腰了,他要反擊。
后來,浩然有了弟弟。爺爺、奶奶特別偏愛弟弟,經(jīng)常因為弟弟罵浩然。小時候浩然很疼愛弟弟,家人開玩笑要把弟弟送走,他不讓。但由于家人的偏愛,浩然現(xiàn)在很討厭弟弟。他曾夢見爺爺斜眼看自己,他非常生氣,醒來后緊緊攥著拳頭。他跟媽媽說以后要組裝一支槍,打死爺爺。
“小孩形成這樣的性格,我是有最大責任的?!泵看温牭胶迫恢v這些話,楊小鳳心里都五味雜陳。她從南方打工回來,在隆昌市找了份工作,希望多陪伴、教導孩子,但沒能如愿。如果把孩子帶在身邊,她就要租一套房子,房租她負擔不起,一個月3000元左右的工資既要租房吃飯,又要照顧七八十歲的母親和兩個孩子。丈夫不怎么掙錢,她也見不到他的錢。
楊小鳳曾反映想把孩子轉(zhuǎn)到市里上學,隆昌市教育和體育局回復稱,她不能提供符合城區(qū)就讀的材料,暫不能申請。該局還提供了心理健康熱線。她沒有打電話咨詢,“我覺得什么輔導都沒有陪伴更重要,我的孩子就是缺少陪伴。”
偶爾有時間,楊小鳳把兩個孩子接到身邊過周末。睡前夜話是母子3人難得的溫馨時光。她躺在兩人中間,聽他們講身邊的事,告訴他們是非對錯,“大兒子聽話的時候還是挺正常的?!?/p>
女孩的求救
“不帶我看病就自殺”
回望初中生活,葉可欣只記得痛苦。她上的是私立中學,學校對學習抓得特別緊,單元考、周考、月考、期中考和期末考等考試不斷,有段時間甚至每天考試。她從小體弱多病,高強度的學習壓力讓她無法承受,隔三差五生病。時間長了,父母不再帶她去醫(yī)院,他們覺得小毛病,“忍一忍就好了?!?/p>
對父母的失望在葉可欣心中慢慢累積,學習壓力也步步緊逼。她平時住校,周末才能回家。老師總在周五檢查默寫或背誦,通不過不讓回家。完不成的學生面臨近100個鴨子步的體罰,語文課文抄寫30遍,英語課文抄寫一二百遍。一次她被留下,內(nèi)心極度排斥,一刻也不想在學校多待。
葉可欣沒有跟老師說過身體不適。在她看來,老師只注重成績,生病不能成為不好好學習的理由。給媽媽打電話沒有回應,在學校被同學排擠,沒有可以說話的人,她的情緒越來越差。課堂上她很煩躁,面對老師提問,心中會升起一股無名怒火。
在當?shù)?,私立學校學生成績比公立學校好。見她無法繼續(xù)學習,初一下學期父母把她轉(zhuǎn)到公立學校。公立學校管得也很嚴,吃飯以班級為單位就坐,餐盤必須吃干凈,不吃完不能走。中途轉(zhuǎn)學她很難融入新班級,壓力也沒有減輕。
那段時間,有同齡人在游戲群分享抑郁自評量表,葉可欣湊熱鬧測了一下,結(jié)果顯示重度抑郁。在她的強烈要求下,父母帶她去醫(yī)院檢查,結(jié)果是中度偏重度抑郁癥。但父母沒有讓她吃藥治療,“他們不知道在哪兒聽說吃藥會變傻?!?/p>
后來,葉可欣病情嚴重到?jīng)]有活動的力氣,只想在床上躺著。她休學了兩年,沒有出過家門,沒有說過話,甚至忘了如何發(fā)聲。后來迫于溝通需要,她努力回憶發(fā)聲方法,“試了好幾下才成功?!?/p>
初三那年葉可欣如常參加中考,上了一所職業(yè)高中。抑郁狀態(tài)始終不斷折磨著她,直到她“無時無刻不想著自殺”,不斷跟父母說“不帶我看病就自殺”,他們才帶她去治療。吃藥,做心理咨詢,她的精神狀態(tài)開始好轉(zhuǎn)?,F(xiàn)在的她通過成人高考上了一所大學。
今年6月,孫曉卿要參加中考了,她也曾有過重度抑郁癥和焦慮癥。從小父母不在身邊,姥姥、姥爺把她帶大。小學二年級時媽媽生了妹妹。媽媽認為自己的愛沒有區(qū)別,但孫曉卿覺得她偏愛妹妹。妹妹撕了她喜歡的手賬本,她氣了一個晚上。第二天,她表示要打妹妹,但媽媽不讓再提這件事。她不是真的要打妹妹,她覺得媽媽要把對錯講清楚。
父母忙于工作,孫曉卿睡覺時他們還沒回來,她上學走時他們還沒起床,幾乎沒有交流機會。父母缺失的陪伴、對妹妹的偏愛都深深傷害了她,長久的壓抑得不到發(fā)泄,她患上了抑郁癥。
孫曉卿每天都很難受,心里像壓著一塊石頭,莫名想哭。她向?qū)W校心理老師求助,老師建議父母帶她看醫(yī)生,做心理咨詢。她聽從咨詢師建議,跟父母說明自己生氣原因,改善和父母的關系。但她發(fā)現(xiàn),即使父母知道自己為什么生氣,也不會做出改變,她和爸爸的關系更加僵化了。他們甚至覺得為她做了這么多,她怎么變成現(xiàn)在這個樣子。
雖然沒能夠改變父母,但她的精神狀態(tài)好了很多,“如果一個人不愿意改變,他是不會被改變的。父母的生活方式已經(jīng)形成,很難改變。我自己要過得好一點兒,我開心了父母也會高興?!?/p>
心理咨詢師的觀察
“孩子生病有時是為了自救”
“隨著我國經(jīng)濟社會快速發(fā)展,兒童青少年心理行為問題發(fā)生率和精神障礙患病率逐年上升,成為關系國家和民族未來的重要公共衛(wèi)生問題?!?020年,國家衛(wèi)健委在答復全國人大代表的建議時如是表示。
文濤做了12年心理咨詢工作,近幾年他接訪的未成年人數(shù)量明顯增加。他發(fā)現(xiàn)一個轉(zhuǎn)變,之前來訪較多的是夫妻,現(xiàn)在來訪的孩子變多了,“可能由于生存壓力等原因,大人選擇掩蓋矛盾,無意識地將自己的情緒轉(zhuǎn)移到孩子身上。孩子是家庭成員中最脆弱的,問題最易在他們身上形成?!?/p>
文濤在學校給小學生做團體心理輔導。受訪者供圖
“近幾年,學界普遍認為青少年是心理健康問題重災區(qū)。”何麗做了4年青少年拒學研究與服務,幾乎每天都在接觸不愿上學的孩子。2020年,她在一地7所中學做了700多份調(diào)查問卷,結(jié)果顯示,12.7%的學生有潛在拒學風險。她組建的一個社群有來自全國各地的300名家長,他們的孩子要么正請假或休學,要么曾經(jīng)有過同樣經(jīng)歷。
“青少年拒學現(xiàn)象不是少數(shù)家庭的精神心理問題,而是需要引起關注和重視的復雜社會問題。孩子學校出勤困難并非因貧困或身體疾病,而是由社會心理因素導致的,比如焦慮抑郁情緒、學業(yè)壓力等?!焙嘻惐硎荆斚虑嗌倌甑男睦韱栴}主要表現(xiàn)為抑郁、焦慮、拒學、手機依賴、親子溝通不良和自傷、自殺等。
“孩子生病有時是為了自救,因為生病才能休息。”何麗認為造成青少年心理問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青春期本就是心理障礙易感期,還有個體、家庭、學校和社會層面的問題,基本上每個青少年的心理問題都可能與多種因素有關。
孩子出了問題都是家庭原因,這一說法在當下比較流行。何麗認可孩子的心理問題跟家庭有密切關系,但家庭問題又與社會快節(jié)奏的發(fā)展等因素密切相關,不應把所有問題都推給家庭和父母,應為父母賦能減壓。
她表示,社會快速發(fā)展帶給父母的一方面是生存壓力,他們工作中累積的負面情緒很容易帶到家里,傳遞給孩子;另一方面是社會快速變遷,60~80后家長與身為互聯(lián)網(wǎng)原住民的孩子溝通障礙比較大。很多父母通過讀書改變了命運,對孩子的期待更高,而孩子生活相對優(yōu)越,面對的競爭更激烈,即使很努力也很難獲得像他們一樣的成就,容易失去目標和意義感。
李麗是名心理老師,面對自己孩子的老師也會感到壓力很大,“老師不是單純討論某件事,而是質(zhì)疑我們沒有教育好孩子?!敝T如此類的事情還有很多,比如學校規(guī)定8點前不能到校,但老師要求7:45上早讀;一些家長以家委會名義幫學校打掃衛(wèi)生、幫老師上課,他們的孩子會得到老師的特別照顧。這些被動卷入的競爭讓她身心俱疲,有的家長會把負面情緒轉(zhuǎn)移到孩子身上,甚至打罵孩子。
“我也不免為孩子的未來焦慮,擔心他學業(yè)落后。但多年心理學經(jīng)驗告訴我,還是首先保證他身體健康?!毙睦碜稍儙熽惓空f,如此一來就必須在孩子的心理健康和學業(yè)成績間找到平衡點,一是孩子從哪里來,家長對孩子的期待應與自身條件相適應;二是孩子是誰,家長應尊重孩子天性,幫助孩子找到特長;三是孩子要到哪里去,給孩子定目標要量力而行。
“心理咨詢只能解決部分問題,有時候孩子找到心理咨詢師或精神科醫(yī)生時,問題已經(jīng)很嚴重。只有改變孩子所處的家庭、學校和社會等生態(tài)系統(tǒng),才能真正解救他們。”何麗說。
(文中楊小鳳、浩然、葉可欣、孫曉卿、李麗和陳晨為化名)
歡迎提供新聞線索:rmzj@people.cn
推薦閱讀:
人民直擊丨吉林一公司被指違規(guī)傾倒污泥 記者暗訪實拍
人民直擊丨撂荒?種樹?山東惠民300余畝高標準農(nóng)田陷質(zhì)疑
人民直擊丨廣西北流200多畝基本農(nóng)田違規(guī)審批?
人民直擊丨困在北大山自然保護區(qū)的村民
推薦閱讀
關于我們| 聯(lián)系方式| 版權(quán)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wǎng) m.ulq4xuwux.cn 版權(quán)所有,未經(jīng)書面授權(quán)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2022009963號-10
聯(lián)系我們: 39 60 29 14 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