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載著全球80%以上商品運輸?shù)暮_\貿易過去一年以及未來前景如何?
(資料圖)
近日,聯(lián)合國貿發(fā)會議(UNCTAD)出版的年度旗艦報告《2022年海運評述》(下稱“報告”)顯示,2022年全球海運貿易將溫和增長1.4%,比2021年(3.2%)低近兩個百分點,原因是俄烏沖突、疫情等因素繼續(xù)干擾著海運供應鏈。
貿發(fā)會議秘書長格林斯潘(Rebeca Grynspan)在報告中表示,新冠疫情、俄烏沖突、氣候變化和地緣政治導致過去一年中港口堵塞、價格上漲和整條航道關閉的現(xiàn)象頻頻出現(xiàn),這并不利于全球貿易在后疫情時代的復蘇。
格林斯潘呼吁各國對港口、船隊等海運基礎設施和這一行業(yè)的可持續(xù)性發(fā)展增加投資,避免過去兩年里出現(xiàn)的供應鏈危機。
報告還深入研究了世界船隊、運費情況、港口通行效率、海事表現(xiàn)以及相關法律等。
這些因素制約海運貿易發(fā)展
2020年,當新冠疫情開始席卷全球時,在多國政府的封鎖措施下,居家需求帶動的進口量激增令港口運營不堪重負,世界各地的港口均成為全球供應鏈流程中的瓶頸。報告顯示,就年度百分比變化而言,2020年全球海運貿易大幅萎縮3.8%。歷史數(shù)據顯示,最近一次全球海運貿易的萎縮還要追溯到2009年金融危機期間,當時的萎縮幅度達4.8%。
2021年全球海運貿易出現(xiàn)反彈,增長達3.2%,總計110億噸。不過,報告認為,雖然有所恢復,但海運貿易整體仍受到疫情長期影響。推動增長的主要動力是集裝箱貨物需求的增加;天然氣和干散貨的運輸量也有所上升,原油運輸量受制于OPEC減產決定則有所下降。
對于今年全球海運貿易的表現(xiàn),報告認為,俄烏沖突的影響會蔓延至能源、糧食安全等領域,是導致今年增速放緩的主要因素。此外,諸如熱浪、洪災等極端氣候,都進一步限制了海運貿易的發(fā)展。
對于自2023年開始的未來5年,報告預計,全球海運貿易的年均增幅將略有提升,可能達2.1%,但整體低于過去30年年均3.3%的增幅。聯(lián)合國貿發(fā)會議稱,未來海運貿易預期放緩的原因不僅有疫情滯留的影響,還不能忽視宏觀經濟的強勁逆風。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今年10月發(fā)布的《世界經濟展望報告》預計,2022年全球經濟將增長3.2%,2023年全球經濟增速將進一步放緩至2.7%。但是近日,IMF總裁格奧爾基耶娃在一場國際會議上說,最近一些指標顯示,明年全球經濟進一步放緩的可能性在增大。“根據IMF對2023年全球經濟增長最新預期,增速降至2%以下的概率目前已升至25%。IMF預計全球約三分之一的經濟體今年或明年將出現(xiàn)經濟萎縮。”
同時,俄烏沖突短期內尚無緩解跡象,也不利于海運貿易的復蘇。報告認為,由此導致的全球范圍內的通脹加劇、糧食運輸不暢等現(xiàn)象依舊會在未來成為制約海運貿易的不穩(wěn)定因素。
集運貿易還是一枝獨秀嗎
按運輸貨物類型看,集裝箱運輸貿易在疫情三年內得益于商家補充庫存和消費者需求復蘇,經歷了一波爆發(fā)式增長。受到消費品需求的推動,特別是來自東亞的需求,集裝箱運輸貿易在2021年反彈,達到1.65億海運標準箱(TEU)。
從2020年底開始,集裝箱現(xiàn)貨運價開始大幅上漲,并在2021年底創(chuàng)下新高。上海集裝箱運價指數(shù)(SCFI)跟蹤了從上海出發(fā)的主要貿易航線的價格。2019年12月,SCFI為898點,但到2020年12月為2455點,2021年12月為3265點,在今年1月7日創(chuàng)下5109.60的歷史新高。
運價走高,也使得集裝箱船租賃費用水漲船高。在船只有限、市場需求激增的情況下,2020年,集裝箱船租船市場的New ConTex指數(shù)平均為432點,到2021年升至平均1974,并于2022年初見頂,達到歷史高點。
報告稱,今年初集運價格仍處于高位且波動性大。不過,價格從第二季度開始下降。預計,今年全年集裝箱貿易運輸量將出現(xiàn)1.2%的增幅。未來運價將受到多個因素單獨或共同作用推動,比如需求增加的不確定性、港口擁堵程度、新供應鏈可能出現(xiàn)的中斷以及俄烏沖突是否持續(xù)等。因此,集運業(yè)可能出現(xiàn)的波動性加大,某些細分市場可能呈整體下降趨勢。
呼吁對海運供應鏈再投資
對于維系全球貿易“生命線”的海運而言,在未來的整體增幅不及以往的前景下,報告認為,要增強對海運供應鏈的投資,港口、船隊和內陸連接點等都需要為未來潛在的全球危機、氣候變化和低碳轉型未雨綢繆。
報告表示,過去兩年的供應鏈危機表明,海運能力的供需不匹配導致運費激增、港口擁堵,以及全球價值鏈的嚴重中斷。船舶運載的貨物占全球貿易量的80%以上,對于大多數(shù)發(fā)展中國家,這一比例甚至更高。因此,海運行業(yè)迫切需要提高復原力,以緩沖供應鏈干擾、通脹對最貧困群體的沖擊。
聯(lián)合國貿發(fā)會議的相關模型顯示,谷物價格和干散貨海運運費的上漲可導致消費品食品價格上漲1.2%,中低收入國家可能面臨更高的漲幅。
同時報告警示,20家最大承運商在全球海運貿易中所占份額25年內從48%增至91%,這可能導致濫用市場支配地位的行為,比如導致供應受限及對全球發(fā)貨商征收更高的關稅等。
聯(lián)合國貿發(fā)會議呼吁各國仔細評估航運需求的潛在變化,發(fā)展和升級港口的相關基礎設施和與腹地連接的能力,鼓勵私營企業(yè)參與;加強港口連接,擴大倉儲空間和能力,盡量減少勞動力和設備的短缺。
“許多供應鏈的中斷也可以通過貿易便利化來緩解,特別是通過數(shù)字化的舉措來減少港口的等待和清關時間,并通過電子文件和電子支付來加快流程。”報告寫道。 制圖/蔣皓明
關于我們| 聯(lián)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m.ulq4xuwux.cn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2022009963號-10
聯(lián)系我們: 39 60 29 14 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