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0年沖擊IPO未果后,嘀嗒出行選擇再次嘗試。
2月20日,嘀嗒出行再次向港交所遞交了招股書。招股書顯示,2020年、2021年和2022年的前9個月,嘀嗒出行營收分別為7.5億元、7.8億元和4.28億元。
受疫情影響。近三年來嘀嗒出行的核心業(yè)務順風車業(yè)務以及主要業(yè)務出租車業(yè)務毛利率有所下滑。從行業(yè)競爭看,眾多巨頭在順風車領域的持續(xù)投入,也讓嘀嗒出行在核心業(yè)務上飽受沖擊。
(資料圖片)
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數字生活分析師陳禮騰認為,簡單輕量化的模式造就了嘀嗒出行的持續(xù)盈利。但另一方面,單一的業(yè)務也使嘀嗒出行抗風險能力不足。
核心業(yè)務競爭加劇
目前,嘀嗒出行收入包括順風車服務費、智慧出租車服務費、廣告及其他服務費等。從毛利表現看,上述三項業(yè)務的毛利率呈現逐年下滑趨勢。
數據顯示,嘀嗒順風車服務的毛利率從2020年的86.7%下滑至2022年9月的80.5%,廣告及其他服務的毛利率從從2020年的68.7%下滑至2022年9月的57.1%,而智慧出租車業(yè)務在2022年更是出現了虧損。
對于順風車毛利率下滑,嘀嗒出行表示與增加補貼、提高保險額上限有關。智慧出租車業(yè)務出現虧損,與疫情影響和服務成本增加有關。廣告業(yè)務毛利率下降則與廣告主和第三方服務商聯系有關。
從貢獻看,順風車是嘀嗒的核心業(yè)務,且順風車業(yè)務收入占總收入的比重在增加。2020年、2021年和2022年的前9個月,嘀嗒的順風車業(yè)務收益占總營收的89.1%、89%和91.1%。
但嘀嗒出行在順風車業(yè)務上面臨著強勁對手。以哈啰為例,數據顯示,2020年、2021年和2022年前9個月,嘀嗒出行順風車平臺分別產生約1.46億次、1.3億次和7210萬次搭乘。另一方面,哈啰順風車數據顯示,2022年平臺內完成的順路合乘訂單達到1.5億次。
在車主規(guī)模方面,哈啰順風車也高于嘀嗒出行。至2022年9月30日,嘀嗒出行的順風車服務覆蓋了全國366個城市,擁有約1240萬名認證私家車車主。截至2022年年底,哈啰順風車累計認證車主超過2200萬名。
嘀嗒出行在招股書中表示,平臺的若干競爭對手較嘀嗒出行擁有更雄厚的財務、技術、營銷、研發(fā)、制造及其他資源、更高的知名度、更悠久的經營歷史或更龐大的用戶群,可能投入更多資源開發(fā)、推廣及銷售產品,并提供較嘀嗒更低的價格,這可能對嘀嗒的經營業(yè)績造成不利影響。
目前看,順風車平臺為激勵車主,會進行適當補貼。例如今年春節(jié)期間,哈啰順風車提供了5000萬元的車主激勵金用于激勵車主。這一補貼舉動直接拉低了其2022年順風車平臺服務的毛利率。
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數字生活分析師陳禮騰認為,簡單輕量化的模式造就了嘀嗒出行的持續(xù)盈利。但另一方面,單一的業(yè)務也使嘀嗒出行抗風險能力不足。就目前來看,嘀嗒出行約九成收入來自順風車,其在出租車業(yè)務方面還需加快步伐。
再次上市合規(guī)依然是重點
2020年10月8日,嘀嗒出行首次向香港交易所遞交招股書。隨后在2021年4月13日,嘀嗒出行更新了招股書。但此后,嘀嗒出行的上市一直處于停滯狀態(tài)。而在當時,嘀嗒出行、滴滴出行、哈啰出行都在謀求上市,爭奪國內“共享出行第一股”的稱號。
對于本次嘀嗒出行再次沖擊IPO,浙江大學國際聯合商學院數字經濟與金融創(chuàng)新研究中心聯席主任盤和林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出行網約車領域多數還處于微利或者虧損狀態(tài),在構建線下網約車平臺競爭優(yōu)勢方面,關鍵在于是規(guī)模。因此,嘀嗒出行再次嘗試上市一方面是自我造血能力還沒有完全形成,需要融資窗口獲得融資,另一方面是嘀嗒出行考慮到自身的市場規(guī)模還沒有達到最佳狀態(tài),未來要和滴滴等爭平臺奪市場份額,也需要一個融資入口。
合規(guī)依然是出行行業(yè)的重點,據嘀嗒出行2022年4月份公布數據顯示,其每周封禁和警告的順風車車主平均分別超過2000名和4000名,涉及違規(guī)多拼、誘導線下交易、人車不符、嚴重爽約、收取額外附加費等多種違規(guī)行為。陳禮騰認為,在出行服務領域,安全問題一直備受關注。由于此前順風車安全事件的發(fā)生,對于該行業(yè)的發(fā)展造成了不小的影響,因此,對于出行安全環(huán)境的打造成為各家平臺的重中之重。順風車平臺的合規(guī)、安全之路,任重而道遠。
盤和林認為,嘀嗒出行在過去三年滴滴等競爭對手受限的情況下,規(guī)模有一定提升,但遠未到市場期待水平,因此市場對其報價并不積極,嘀嗒出行最大的挑戰(zhàn)在于如何擴大市場占有率。此外,嘀嗒出行需要重視順風車業(yè)務的合規(guī)性。
嘀嗒出行也在招股書中表示,國內順風車市場可能面臨其他出行選擇、相關監(jiān)管規(guī)定及限制以及安全及隱私問題所帶來的挑戰(zhàn),其中許多因素非平臺所能控制。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m.ulq4xuwux.cn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2022009963號-10
聯系我們: 39 60 29 14 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