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業(yè)收入9.38億、利潤總額4.27億元,這是2017年到2020年間,A股公司合眾思壯(002383.SZ)的“專網通信”業(yè)務營業(yè)收入、利潤總額。
(資料圖)
然而,金額巨大的專網業(yè)務收入、利潤,可能只是作為自我循環(huán)的一種手段,存在于合眾思壯的財務報表中,現(xiàn)實中可能從來都沒有實際發(fā)生過,上市公司也可能只是充當了“提款機”的角色。
11月21日,合眾思壯收到行政處罰決定預先告知書,上述專網通信業(yè)務收入、利潤,被證監(jiān)會調查后認定為涉嫌虛構。
而專網通信業(yè)務不過是合眾思壯財務造假的一部分。行政處罰決定預先告知書顯示,監(jiān)管認定,2017年至2020年,該公司涉嫌累計虛增收入15.8億元,虛增利潤5.2億元。
第一財經此前曾報道,隋田力編織的“專網通信”大網,前后牽扯了數(shù)十家A股上市公司,涉及金額可能超過千億元之巨,而合眾思壯不過是其中之一。隨著監(jiān)管調查的深入,越來越多的涉案公司的造假行為,正在逐步暴露。
造假總額近16億
合眾思壯11月21日晚間披露,由于對涉嫌財務造假行為負有主要、直接責任,該公司被證監(jiān)會責令改正、警告,并處罰款600萬元,時任董事長郭信平也被罰警告、罰款400萬元,時任財物總監(jiān)、董事、董秘等人,分別被罰款200萬、50萬元。
監(jiān)管在行政處罰預先告知書中認定,2017年至2020年,該公司涉嫌累計虛增收入15.8億元,累計虛增成本11.77億元,虛減財務費用1.17有眼,虛增利潤5.2億元。
年報數(shù)據(jù)顯示,2017年至2020年,合眾思壯營業(yè)收入總額分別合計約為78.2億元。據(jù)此計算,該公司上述期間虛增的收入,已經達到營業(yè)收入的20%以上。同期,該公司凈利潤累計虧損7.7約億元??鄢撛霾糠趾?,其實際虧損可能已經接近13億元。
虛增雷達、專網通信業(yè)務收入、成本和利潤,虛構軟件銷售和技術服務費收入,并跨期確認票據(jù)貼現(xiàn)費用等四種手段,是合眾思壯造假的主要手段,時間則主要集中在2017年、2018年。
監(jiān)管調查發(fā)現(xiàn),2017年至2019年,合眾思壯虛構雷達業(yè)務收入6.08億元,虛增成 本5.48億元,虛增利潤總額 6057萬元,僅2017年、2018年就虛增 收入1.18億、4.72億元,虛增利潤總額1080萬、4880萬元。
虛增的專網通信業(yè)務收入也與之類似。2017 至 2020 年,合眾思壯虛增的該項業(yè)務收入、成本,總計分別達到9.38億元、5.11億元,虛增利潤總額則達4.27億元。其中2017 年、2018年虛增的收入 ,就達到5.34億、2.3億元,虛增利潤總額4492萬元、1.95億元。不過,2019年、2020年,其轉網通信業(yè)務收入虛增金額雖然下降,但涉嫌虛增的利潤,仍然達到1.31億元、5516萬元。
此外,合眾思壯跨期確認票據(jù)貼現(xiàn)費用的方式,在2017年至2019年間虛減財務成本約1.17億元,其中2017 年、2018年虛減金額分別為1238.7萬7471.5萬元。
也就是在這期間,合眾思壯營收、凈利潤實現(xiàn)了表面上的快速增長。披露顯示,2017年,該公司營收分別為22.87億、2.41億元,同比大幅增長95.48%、150.83%。但到了2018年,22.99億元的營收,同比僅增長0.54%,凈利潤則下降了20.86%。
專網通信業(yè)務收入連續(xù)四年造假
合眾思壯涉嫌造假的四類收入中,時間跨度最長、涉及規(guī)模最大的,就是所謂專網通信業(yè)務,占比接近60%,利潤占比則超過80%。
今年5月10日,合眾思壯因涉嫌信披違法違規(guī)被證監(jiān)會立案調查。市場當時就懷疑,該公司可能卷入了隋田力的“專網通信”案。此前的2021年5月,“專網通信”案爆發(fā),數(shù)十家上市公司牽扯其中。
公開披露信息顯示,2018年,新三板公司海高通信向第一大客戶北斗導航科技有限公司(下稱“北斗導航科技”)銷售5872.95萬元,而北斗導航科技是合眾思壯子公司,海高通信則是由隋田力實際控制。
在公開披露中,合眾思壯對專網通信訂單使用的名稱是“自組網”業(yè)務,收入歸類則為“通導一體化”業(yè)務。
合眾思壯介入“專網通信”,最早是在 2017年3月,其全資子公司北斗導航科技有限公司注冊全資子公司南京元博中 和科技有限公司(下稱“元博中和”)。 一個多月后,合眾思壯就與元博中和、北斗導航簽署“自組網”委托加工合同,金額分別達到2.39億、2.38億元。當年6月,元博中和簽到金額2.35億元、4.64億元的兩個合同后,隨即又與合眾思壯簽訂委托加工合同。短短一個多月間,簽訂的合同金額就達到11.77億元。
年報數(shù)據(jù)顯示,2017年,該公司全年共簽署自組網業(yè)務訂單21億元,2018年,與元博中和簽訂的自組網通信設備合同金額更是達到45.6億元。
單實際規(guī)??赡芨蟆:媳娝級?021年回復深交所問詢時披露,該公司與北斗導航、元博中和簽署的通導一體化業(yè)務銷售合同,合計金額高達 70.89 億元。截至 2020 年末,已執(zhí)行并確認收入的合同金額 58.42 億元,已收回銷售款 51.78 億元。
年報數(shù)據(jù)顯示,2017年至2019年,該業(yè)務收入5.67億、2.3億、1.18億元,2020年收入情況則未單獨披露。但這些業(yè)務收入,此次基本全部被監(jiān)管認定虛增。換言之,該公司的上述期間相關收入,全部涉嫌造假。
為何甘愿充當 “提款機”
營業(yè)收入、利潤猛增,經營現(xiàn)金流卻大量流出,預付款、應收款也同步驟增,是不少涉及“專網通信”案件上市公司的共同特征,而合眾思壯也不例外。
以2018年為例,當年該公司按合同約定,以銀行存款18.3億元、銀行承兌匯票15.6億元預付貨款,上年開立的銀行承兌匯票到期承兌支付17.2億元,另外支付銀行承兌匯票和信用證保證金2.35億元,同期收回的預收款、尾款合計37億元。
在專網通信的業(yè)務模式下,客戶也是供應商。第一財經此前曾報道,2018年,北斗導航科技既是眾思壯客戶,也是其供應商,為合眾思壯當年第三大預付款對象,這也引起了大額預付款在供應商與公司大客戶之間存在“左手倒右手”的質疑。
隨著監(jiān)管處罰落地,合眾思壯在 “專網通信”案中,所充當?shù)?ldquo;提款機”角色及其運作手法,也得以證實。
根據(jù)合眾思壯披露,該公司與隋田力共同投資北斗導航科技,作為專網通信業(yè)務運營平臺,以開展專網通信業(yè)務為名,與隋田力實 際控制的江蘇星地通通信科技有限公司對接上下游合同簽訂、原材料采購、組織 生產、貨物驗收交付等事宜,與隋田力指定企業(yè)開展自循環(huán)業(yè)務。
在業(yè)務開展過 程中,合眾思壯以為北斗導航科技、元博中和提供加工服 務為名,加入專網通信業(yè)務鏈條,但實際卻不承擔加工角色,不提供任何有附加 值的技術,而是作為出資方,以墊資方式提供資金,以可組織的資金規(guī)模確定訂單量,利潤空間提前確定且基本恒定。
充當“提款機”的后果,是產生大量壞賬。審計報告顯示,截至2020年12月31日,通導一體化業(yè)務的預付款賬面值 12.33億元,應收款賬面值7.6億元,至報告日,預付款、應收款相關全部批次合同均已逾期。
2021年上半年,合眾思壯處置了相關資產。當年4月,合眾思壯作價2700萬元,將相關業(yè)務轉給河南普致科技中心,包括上述12.33億元的預付款,以及約8億元的應收款,也隨著業(yè)務主體的轉讓一并轉移。
第一財經此前曾報道,隋田力編織的“專網通信”大網,前后涉及數(shù)十家A股上市公司,涉及金額可能超過千億元之巨,而合眾思壯不過是其中之一。
近段時間以來,包括瑞斯康達、國瑞科技、ST中利、康隆達等多家公司在內,都因信息披露違法違規(guī)被立案調查,而這些被調查的原因均指向“專網通信”業(yè)務。
ST中利2021年年報顯示,由于計提損失預計約為22億元,導致當年凈利潤巨虧38.66億元,主要就包括涉及專網通信業(yè)務應收賬款、預付賬款、存貨計提資產減值,以及為子公司中利電子融資提供的擔保,計提預計負債等。而國瑞科技2021年也計提專網通信業(yè)務減值損失2.46億元,致使當你凈利潤虧損2.68億元。
關于我們| 聯(lián)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m.ulq4xuwux.cn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2022009963號-10
聯(lián)系我們: 39 60 29 14 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