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幾十年來,中國改革開放的步子邁得越來越大,也吸引了一大批外籍高管扎根,他們已經把中國當作自己的第二故鄉(xiāng),在這里生活、工作、投資。
第一財經記者近日采訪了多位跨國企業(yè)在中國的外籍高管,他們向記者講述了自己與中國的情緣。
把巴黎面包房搬到上海的法國人
【資料圖】
10月底某個周末的中午,上海外灘金融中心(BFC)一家法式面包房成為過往路人鐘愛的歇腳點。
法國人布魯諾·蘭納(Bruno Lannes)7年前就與另外兩個合伙人投資了這家法語名字叫做“La Parisienne”的面包房,它還有個好聽的中文名字,叫“巴黎蜜語”。
今年是蘭納在上海生活的第16年,他熱愛這座他每天都生活著的城市,甚至認為上海對于自己的意義已超過了“第二故鄉(xiāng)”的稱謂。
第一財經記者在這家洋溢著面包香的店里坐了十分鐘后見到了匆匆趕來的蘭納。他說自己是騎著單車來的,說完用手帕擦了下臉頰的汗水。
脫下平日象征身份的西裝領帶,蘭納在周末喜歡穿上更顯青春活力的服裝,有時是一件干凈的休閑麻布襯衫,有時是一件簡單的T恤,這使得原本身型瘦長的他越發(fā)年輕。
他點了一杯熱美式后坐下來,向第一財經記者講述他為何投資了一家面包店。大約十幾年前,有一家著名的法國面包連鎖店(Paul)曾進入中國市場,并帶來了法國烘培大師,還培訓了一批中國學徒。不過幾年后,由于種種原因,Paul退出了中國市場,但留下了一大批雇員,其中也包括法國人拉斐爾(Rafael)。
“拉斐爾是我的朋友,他是非常專業(yè)的烘培大師,我們想把法式烘培的精髓保留下來,當時上海地道的法式面包房還不多,于是我和另一位投資人就作為天使投資注資了這家面包店。”蘭納拿起手中的咖啡杯,向第一財經記者娓娓道來。
在這幾位擁有共同美食愛好的法國人推動下,2015年,他們開出了第一家面包店,他們當時就已經擁有相當豐富的中國市場經驗,因此甚至不需要特別邀請“中國合伙人”的加入。“拉斐爾的太太是上海人,她就可以出謀劃策。”蘭納告訴第一財經記者,“就這樣,我們把小店經營起來了。”
由于門店生意興隆,經過幾年的經營后,首家門店取得了很好的資本回報,于是他們將資金又重新注入了新店的投資,現(xiàn)在“巴黎蜜語”已經在上海有了3家連鎖店,并正在籌備第4家門店的開張。“現(xiàn)在這里也成為我周末會客的地方。很多人現(xiàn)在叫這家面包房網(wǎng)紅面包房,我覺得很開心,能為人們提供他們喜歡的面包和食物。”蘭納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我們現(xiàn)在還只能提供面包和冷食,但這似乎非常適合現(xiàn)代人的節(jié)奏,尤其是在工作日,辦公樓很多年輕人每天都來打包一個三明治或者帕尼尼當午飯,節(jié)省時間,有時當他們需要了業(yè)務的時候,也會和同事一起坐下來吃。我認為這樣的生活方式很好。”
事實上,平日工作繁忙的蘭納很難抽出這樣一個悠閑的午間,因為面包房的投資只是他的興趣,他的本職工作是全球最大的咨詢集團之一——貝恩公司資深全球合伙人。去年,他剛剛慶祝了自己在貝恩公司工作的第30個年頭,蘭納2006年被貝恩派駐上海,也是貝恩上海辦公室里工作年限最長的外籍員工。
16年前,中國對于蘭納而言還是一個完全陌生的世界,當時上海的國際化程度也無法與今天相提并論。“那時候我們還沒有看到那么多的奢侈品牌進入上海,而今天上海已經成為全球消費之都和首店之都,尤其是具有未來感的商店越來越多;當時城市的設計也沒有達到今天的審美水平;酒店和餐廳的數(shù)量和質量也遠不如現(xiàn)在。”蘭納對第一財經記者說道。
過去十幾年來,上海的開放程度達到空前水平,目前上海成為中國市場擁有奢侈品門店和米其林餐廳數(shù)量最多的城市之一。根據(jù)貝恩公司截至2021年底的數(shù)據(jù),上海奢侈品牌門店數(shù)量有約300家,全國排名第一。
另據(jù)相關數(shù)據(jù)顯示,上海是全球十大最具吸引力的零售目的地市場之一,國際高端知名品牌集聚度已超過90%。截至今年9月底,上海累計認定跨國公司地區(qū)總部877家,其中與國際知名消費品牌相關的有70余家。
蘭納表示:“今天上海越來越與國際接軌,很多時候我走在上海的街頭,感覺和巴黎沒有兩樣。我覺得人們生活方式的改變是長期市場培育的結果。”
蘭納對生活方式的關注以及對市場獨特的見解與他的職業(yè)分不開。他在貝恩公司負責的是全球奢侈品和零售業(yè)務。中國奢侈品市場在過去的十幾年中經歷了飛速的發(fā)展。作為市場和行業(yè)的觀察者,蘭納自己就深入一線調研,比如他的辦公所在地恒隆廣場,就是面向中國高端消費者的窗口。用他的話來說,南京西路商圈代表的是“中國消費和時尚的最前沿”。
在蘭納看來,中國對進口商品的消費需求依然很大。“上海已經連續(xù)5年舉辦了進博會,釋放的重要的信號就是,中國仍是全球最大也是最重要的消費品市場,從長期來看,消費市場的增長前景毋庸置疑,日用品、電動車這些品類都有進一步增長的空間,未來也會吸引更多的新興品牌加入。”他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
雖然不會說中文,但蘭納一直把自己當本地人。過去幾年,蘭納仍然每年回兩次法國探望家人。盡管每次回國后再入境需要經過一段時間的隔離,但這并未阻礙蘭納迫切想重回中國的心情。
“我很喜歡這里,我在上海16年已經融入了這里的生活,上海人民給我留下最深刻的印象就是熱情、積極、樂觀,無論何時他們都對未來充滿希望。我想我還會希望在這里待得更長久一些。”蘭納對第一財經記者說道。
從大亞灣開啟的中國情緣
在上海,有很多像蘭納這樣的海外精英人群,他們有時因相同的愛好聚集到一起,比如蘭納喜歡打高爾夫,而另一位法國人戴璞(Denis Depoux)喜歡騎行。
戴璞在中國的騎行路程已經超過了3萬公里,這相當于“環(huán)法”好幾圈。“環(huán)法一圈是3500公里。”戴璞告訴第一財經記者。他常常說,騎車可以讓你走得更遠一些,但同時也不會錯過路邊的風景。
戴璞是羅蘭貝格全球管理委員會聯(lián)席總裁,他已經在上海生活了8年,戴璞仍在中國忙事業(yè)。對中國的熱愛是支持他選擇留下來的原因。
1993年,戴璞第一次來到中國。當時剛從法國巴黎政治學院研究生畢業(yè)的他就找到了一份相當不錯的工作,他被法國電力公司(EDF)錄用,這是法國最大的企業(yè)之一。
法國電力公司在核能領域擁有全球領先的技術,中法兩國在核電領域的合作由來以久,早在上世紀90年代,EDF就為廣東的大亞灣核電站提供技術支撐。戴璞當時對中國充滿好奇,就這樣,只身一人的他背著行囊來到廣東,那時在中國的法國人還不像今天那么多。
回憶當時在中國工作的情形,戴璞告訴第一財經記者:“我印象很深刻,大亞灣核電站所在的是一個偏遠的村莊,甚至沒有供電,而就在幾公里之外,將建成中國最先進的核電站,這種對比非常強烈。”
在大亞灣工作了幾個月后,戴璞又只身一人坐著大巴背包去西藏旅行,當時的路很不好走。“那個時候他們就告訴我說,政府宣布要在格爾木和拉薩之間修建鐵路,我覺得那是一件很遙遠的事情。但是15年后,他們用三個五年計劃的時間就建成了,這是非常了不起的。”戴璞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
也正是第一次來到中國的經歷給了戴璞重回中國的決心。“我當時覺得我肯定要再次回到中國,而且不僅僅是旅行,我要回到這里來工作。”他告訴第一財經記者。終于在8年前,戴璞獲得了羅蘭貝格派駐上海的機會。
如今,羅蘭貝格也服務了很多能源和基建等關鍵行業(yè)的客戶。在戴璞看來,政府為基礎設施建設提供了非常強大的支持,包括機場、鐵路、港口,教育、醫(yī)療、社會服務等,正是由于這些基礎設施的投入,中國吸引了更多外資企業(yè)投資,從而促進了經濟的發(fā)展。
在上海生活了8年多,戴璞已非常融入這里的環(huán)境?,F(xiàn)在他即便工作再繁忙,每周三次的騎行都是雷打不動的。騎行的早上5點多就起床,6點不到出門,不到2小時就可以從徐家匯到淀山湖騎車一個來回,9點前一定能準時出現(xiàn)在辦公室。
在談到中國過去幾年的變化時,戴璞告訴第一財經記者,從騎行觀察到的變化是上海的城市環(huán)境變美了,而且人們的行為也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人口的素質有很大提升。
戴璞自從到中國工作以來,職業(yè)晉升非???,他將此歸功于中國市場的重要性。“中國市場的體量很大,而且與全球其他地方相比有顯著的特點,在這里做生意需要對市場有深刻的理解,一旦掌握了如何在中國市場做業(yè)務,那么對于能力的提升是很有幫助的,因此過去很多年來,在中國工作的高管往往會更有機會。”他告訴第一財經記者。
嫁接中國與全球的橋梁
疫情讓跨國企業(yè)的業(yè)務發(fā)生了深刻的變化,中國市場未來的戰(zhàn)略如何發(fā)展,也是擺在跨國公司領導層面前最重要的問題。
佳能中國董事長兼CEO小澤秀樹已經在中國生活了18年,也連續(xù)18年在一家企業(yè)當董事長,這在所有中國市場的外企中絕無僅有。
上世紀80年代初,小澤秀樹第一次來到中國,那時候正是中國改革開放初期,各項經濟活動有待展開。2005年,小澤秀樹出任佳能中國CEO,開始了全新的職業(yè)生涯,再次來到中國。他表示,現(xiàn)在的中國與他第一次來時相比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無論是基礎建設、人民生活水平、科技實力都不可同日而語,中國在各領域所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
這幾年疫情期間,小澤秀樹一直沒有離開過中國。直到今年夏天,他回到久違的東京,住了幾個月。在日本期間,他與佳能總部高管進行了深入的溝通,希望能讓總部更加理解中國市場今天發(fā)生的一切。
“我不否認對于佳能中國的戰(zhàn)略定位以及未來的發(fā)展方向,確實是非常棘手的問題,也令我困惑。實際上這不僅僅是佳能中國的問題,可以說是所有在中國進行商務活動的外資企業(yè)的共同問題。”小澤秀樹11月4日通過視頻連線告訴第一財經記者。
“佳能社長御手洗經常說,中國市場具有最大的可能性,中國市場今后肯定會有巨大的發(fā)展,也正因為如此,我在中國居住了18年。”小澤秀樹說道。
從全球范圍看,中國仍然是高速增長的市場,而且需求空間巨大。今年是佳能進入中國市場的25周年。
今年進博會,小澤秀樹由于隔離,無法來到上海,這也是連續(xù)幾年參加進博會的他最大的遺憾。“我的內心是非常希望來參加進博會的,而且今年我們?yōu)榧涯苤袊?5周年準備了很多活動。當然防疫安全是第一位的。現(xiàn)在比較困難的情況是,我無法頻繁地回到日本去向總部溝通事情。盡管如此,我依然覺得中國市場潛力巨大,我希望堅守中國市場。”小澤秀樹說道。
關于我們| 聯(lián)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wǎng) m.ulq4xuwux.cn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2022009963號-10
聯(lián)系我們: 39 60 29 14 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