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十年前,當汽車的中控臺還完全是各種物理按鍵和旋鈕時,一部名叫《霹靂游俠》的美國電視劇火了起來。男主角的座駕是一輛配備了高度人工智能系統(tǒng)的龐蒂亞克火鳥,名為KITT。而男主角對KITT的操控以及與KITT的交流都是通過語音對話來完成的。
彼時我年齡尚小,被深深震到,崇拜之余也開始幻想自己也能擁有一輛這樣的車——即使當時對車還沒什么概念。
時至今日,隨著硬件技術、人工智能以及移動互聯(lián)網(wǎng)的發(fā)展,汽車上那些代表工業(yè)時代的物理按鍵逐漸被科技的浪潮吞掉了,BIGGER THAN BIGGER的觸屏開始遍布車內,有些還支持手勢操作,配備人臉識別技術的攝像頭讓汽車也能夠監(jiān)控你。而沒有配備智能語音的汽車也是不好意思稱自己為“智能汽車”的。
雖然方向盤油門剎車還是老樣子,但隨著功能的豐富,我們與汽車的交流形式,已經(jīng)徹底改變了。
屏幕的革命
如果說物理按鍵的優(yōu)勢是機械、精準、分明的操作,觸屏的優(yōu)勢則是功能的豐富性、無限的拓展性和靈活性。
之前我們在汽車上可進行的操控不多,無非是空調娛樂以及車輛各個部位,操控邏輯簡單,用物理按鍵和旋鈕精準且高效。然而當無數(shù)新功能被帶入車機時,人機交互發(fā)生了質的變化,按鍵不夠用(或者說層級式操作太復雜),這時候便需要觸屏來包容諸多變化。
此外,觸屏與移動互聯(lián)網(wǎng)技術在其他領域幾經(jīng)磨礪已非常成熟,需要做的只是接入和適配——即使汽車行業(yè)總是態(tài)度保守也禁不住這種誘惑,更何況還有無數(shù)帶有科技基因的攪局者進入汽車行業(yè)。
因此我們看到極端者如特斯拉一上來就消滅了所有物理按鍵,幾乎將所有操作都集中在了中控屏上。
后來者乃至傳統(tǒng)汽車廠商也逐漸跟進。異形屏,彎折屏,多觸屏聯(lián)動,手勢操作,全觸屏化操作,亮度自適應,各種黑科技紛紛上陣。
相比之下,這種操作邏輯更接近于手機,拓展性強,同時也能做到更加個性化的設置。
然而對于大屏來說,在某些場景下也存在明顯的劣勢。例如行車中盲操不方便,白天光線強烈時屏幕會有不同程度的反光干擾視線,某些功能隱藏太深不易操作等。因此,多數(shù)廠家如今的方案仍是按鍵和屏幕相結合,一些基礎常用的功能可以通過觸屏和按鍵雙通道操作。
語音會成為主流嗎?
當然,也一直有觀點認為,未來的人車交互將主要依靠語音來完成。這也恰恰印證了包括《霹靂游俠》在內的很多科幻電影的想象,人工智能最終的歸宿將是語音化。
用語音進行操作的優(yōu)勢顯而易見——不需要分散視覺注意力,保證行車安全;指令簡單直接,不需要手寫輸入或不斷點開多級菜單;可以理解部分口語化和復雜指令,更符合人們的思維習慣和使用場景;擬人化的語音更有“感情”,更有利于交互。因此,和手機及智能家居一樣,智能語音操控也逐漸開始在汽車上大展拳腳。
如今,很多車輛的語音系統(tǒng)已經(jīng)可以識別(甚至分區(qū)識別)并幫助你完成大部分車輛的操控,例如空調,音樂播放,座椅,車燈,車窗及天窗開閉,車輛信息查詢等。除此之外,還能結合車聯(lián)網(wǎng)查詢云端的信息,遠程操控智能家居終端,甚至還具備了語音對話安撫小孩、講故事等更加人性化的功能。
而針對社交需求,最近推出的車載微信也是完全基于語音操作的一款應用。
隨著大數(shù)據(jù)的積累和算力不斷提高,語音功能愈發(fā)強大,在技術上也有很多問題需要面對,例如自然語義識別水平還有待提高,喚醒詞較為繁瑣,免喚醒詞后如何減少誤喚醒的情況,如何聯(lián)系上下文進行無縫操作等。
因此,智能語音是一種看上去頗具潛力且很美好的交互方式。但離真正成為我們的智能伙伴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當你“凝視”汽車時,汽車也在“凝視”你
本質上講,對車輛的操控就是用戶依據(jù)環(huán)境輸入指令,汽車執(zhí)行指令的過程。而如今,我們更多的提到“交互”,便是由于車機系統(tǒng)借助各項技術能夠給我們更加智能的反饋甚至主動獲取信息,與我們交流。
很多車輛在駕駛位前方的配備的攝像頭可以監(jiān)控駕駛員的行為和表情,在疲勞駕駛之時提醒你注意休息。
而結合云端的天氣、交通狀況、市政等信息,車機也可以主動反饋相關的信息來指導你的行車乃至生活。此外,根據(jù)車輛和車主信息車機也能設定一些自動化的程序,日程提醒充電提醒之類都沒問題。
正如之前在駕駛功能上的不斷精進,圍繞出行場景汽車能夠自主完成的事情越來越多。我們也將會越來越多的體會到汽車操控形式的變化。
有人癡迷觸屏,有人懷念物理按鍵,有人看好語音。人車交互形式隨著車機功能的拓展而不斷豐富,這些形式的優(yōu)劣和發(fā)展程度決定了三者將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共存,操控的重心也正在逐漸由以駕駛為絕對重心向多元化發(fā)展。在當今和未來,自動駕駛普及的過程其實正是人們不斷改變操控習慣、將操控權交給車機的過程,而實現(xiàn)完全自動駕駛的那一天,車內的操作重點便再也不是圍繞駕駛進行的了。
關于我們| 聯(lián)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wǎng) m.ulq4xuwux.cn 版權所有,未經(jīng)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20023378號-15 營業(yè)執(zhí)照公示信息
聯(lián)系我們: 98 28 36 7@qq.com